查看原文
其他

科研工作者生活质量堪忧,Nature再度关注:压力、焦虑、欺凌

胖金毛 科研讲坛 2021-02-21

前段时间,Nature杂志刊出一项针对4,000多位科学工作者的调查结果:Stress, anxiety, harassment: huge survey reveals pressures of scientists’ working lives-Global study highlights long hours, poor job security and mental-health struggles,再度关注科学工作者在压力、焦虑、欺凌状态下堪忧的生活质量。

图1

惠康(Wellcome)于1月15日发布了这项调查,该调查是改善科学工作环境的一项广泛举措的一部分。它说追求卓越创造了令人不安的科研氛围。来自87个国家各个职业阶段和学科的约4,300名受访研究人员参与了在线调查。

图2 研究人员在竞争环境中工作会引起压力和焦虑(图片来源:Nature)

大多数科研人员称他们对自己的机构和对工作的热情感到自豪,但谈到了对工作环境造成的个人伤害时,许多人对科研带来的压力和漫长的工作时间表示无奈。超过5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科研工作环境有负面影响,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周工作40个小时以上,还有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这种科研氛围严重影响了研究的质量。这种情况还在恶化,工作安全以及自主、灵活和创造性工作的享受越来越不能抵消科研工作的负面影响。

图3 研究人员对工作的看法(Wellcome,2020年,Nature)

许多人指责资助者和研究机构强调绩效指标和度量标准,例如强调出版物数量和研究人员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研究质量易受无保障环境的影响。良好的管理可能使科学家免受这种扭曲的压力,但是这种情况很少。此外,大约80%的调查参与者认为,竞争助长了自卑或激进的工作条件,而一半的人则因抑郁或焦虑苦苦挣扎。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目睹了欺凌或骚扰,而43%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历过。许多科学工作者所在的氛围令人压抑,竞争激烈且经常处于敌对状态的环境正在损害研究的质量。

其他调查中也有类似发现:2019年对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MPS)的9000名员工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显示,约18%的受访者遭受了欺凌。

这些结果与之前发布的调查结果相互佐证:

图4

图5

2019年11月Nature发布的这项调查的受访者来自全球各地和领域,涵盖6320多名PhD,其中28%来自亚洲,在调查中,PhD学生们表达了对培训、工作与生活平衡、欺凌和骚扰事件以及不明朗的就业前景普遍的失望。27%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周花在博士项目上的时间为41-50小时,25%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周花在博士项目上的时间为51-60小时。85%的受访者每周花41小时以上攻读博士学位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工作时间不满意。

36%的受访者曾因焦虑或抑郁寻求帮助。4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大学有长时间工作的传统。有2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遭受过骚扰或歧视,而同样比例的受访者表示遭受了欺凌。识别为女性的受访者中有四分之一报告称自己遭受过骚扰或歧视,而识别为男性的受访者中有16%。在北美洲,骚扰或歧视的发生率最高(24%)。

图6 (图片来源:Nature)

2018年3月,NBT也曾发布全球范围研究生精神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调查人数总计2279人。调查数据表明,研究生患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高6倍。41%的研究生在GAD07焦虑量表中的得分达到中度至重度,而此前调查显示在一般人群中这一比例为6%。此外,39%的研究生得分达到中度至重度抑郁,而同一量表调查一般人群的这一比例为6%。调查发现在感到焦虑及/或抑郁的研究生中,有50%不认为PI或导师“真正”给了他们指导。

图7

此外,201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报告指出,生物科学研究生中有43-46%的人感到抑郁,2015年亚利桑那大学的报告则指出大多数博士生称承受了高于平均水平或巨大压力,并将学校及教育相关事情列为压力的最重要来源。

这些饱受抑郁煎熬的研究生,极端的会选择用死亡的方式结束这一切。但是对于研究生的压力,人们要么关注太少,要么熟视无睹。社会、学校、家庭、导师和朋友的不理解,更加剧了研究生的无助和痛苦。研究生教育看似风平浪静,背后却是精神上的惊涛骇浪,研究生培养体制的改革已刻不容缓。

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对自己与导师的关系不满意,甚至受到过导师的霸凌。导师自然也有导师的压力,研究生也应该分担科研的部分压力,但是哪些需要学生承担,承担到何种程度,以及如何保障两者之间的平等关系,却是十分主观的。

此外,生活和工作的不平衡、超乎996的过劳工作也会造成研究生压力过大。何况,超时工作背后,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支持体系和补助体系。对于有的研究生来说,超时工作是日常,额外补助凤毛麟角,收入低没退路,堪比签下卖身契。

虽然不是所有实验室、导师都在以恶性循环模式运转课题组,但是统计数据说明形势的确不容乐观。从上到下,从客观环境到主观观念我们都深刻需要反思和调整。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101-9
doi:10.1038/d41586-020-00101-9

其他参考资料:
《摧毁一个在读博士有多容易》(https://zhuanlan.zhihu.com/p/102144441)
相关《Nature》系列:
2019.11.07,《2019 Nature PhD Students Survey Data》
2019.11.13,《PhDs:the tortuous truth》
2019.11.13,《Themental health of PhD researchers demands urgent attention》
2019.11.20,《Amessage for mentors from dissatisfied graduate students》
2019.11.26,《PhDstudents in China report misery and hope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